落实“百千万工程”,江门奋力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杨兴乐 摄
6月15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资料图片)
“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推动江门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必须让7个县(市、区)都强起来!”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江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江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是江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须积极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加快把县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有机结合体。
以《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为抓手,江门提出大力推进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镇级经济发展壮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十大行动”。
根据会议部署,江门将从“强化市级统筹”“坚持县为主体”“提升城镇能级”“着力强村富民”“振兴乡村产业”五个维度出发,瞄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市级统筹 分类指导▶▷
把县镇村发展短板
转换为潜力板
今年4月底,电池企业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投产下线。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是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能源产业是江门重点打造的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承载着新会冲刺千亿GDP强区目标的决心。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千亿级经济强县培育行动,推动新会、蓬江近两年冲刺千亿GDP强区,其他县(市、区)制定实现千亿GDP目标计划。
当前,“百千万工程”已在江门全面铺开。贯通市县镇村四级,江门强化市级统筹,加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推动县域各展所长,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打造“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发展格局。
江门将抓住县域这个关键,制定实施差异化发展目标、政策举措、考核体系,选准“赛道”、扬长避短,推动各县(市、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具体而言,蓬江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江海用好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选准产业集群,全力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新会聚焦“首善之区”,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台山抢抓RCEP合作机遇,构筑广东对接服务港澳、参与RCEP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开平打响世界文化遗产和赤坎华侨古镇品牌,推动建筑业、水暖卫浴产业向高端发展,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鹤山发挥国家设立唯一的中国与欧盟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优势,奋力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和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恩平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县域强关键是经济强、产业兴。《行动方案》提出系统构筑“10+10+N”战略性产业集群,一方面重点打造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出到2025年千亿产业集群增至5个以上;另一方面以链促群,推动15条产业链加速集聚发展,着力打造食品、金属制品、家电、石化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电池6条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链。高起点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今年将确保集聚区基础配套投资不少于1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集聚区各项重点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提升城镇能级,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镇域经济发展壮大行动,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通过整合县域产业链、打造跨镇连片组团式产业带,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打造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例如蓬江杜阮、新会大鳌、开平马冈、恩平沙湖等专业镇将集中资源力量建成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在百县的点上、千镇的线上、万村的面上,乡村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振兴乡村产业,推动江门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行动方案》着眼建好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创设省级RCEP农产品加工及贸易区,积极建设台山鳗鱼RCEP国际农产品采购交易中心,打造更多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鼓励“侨都预制菜”企业布局RCEP和国际市场,打造全球华侨预制菜集散地。
城乡融合 平衡发展▶▷
加快推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
深江高铁南延线串联银湖湾滨海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深中江城际远景规划向西延伸,途经开平、恩平、镇海湾、广海湾;鹤台铁路向南经开平、台山,衔接广海湾港口……近年来,江门加紧布局轨道交通,以珠西枢纽赋能产业平台。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是有力抓手。根据规划,江门将大力推进深江高铁、珠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深江高铁南延线、广海湾深水大港,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建设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完善大型产业园区对外通道,推动市域东西组团间快速连通。
江门还将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持续深化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新会双水、开平赤坎等3个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建设,并加快推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逐步推动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聚焦审批、成本、服务、监督“四个维度”,江门提出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包括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推进“一照通行”改革等措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是江门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根据《行动方案》,江门谋划构建“中心城区—县域中心—新城—小城镇”四级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形成银湖湾滨海新区组团、广海湾海洋经济组团、鹤新产业组团3个小城市。
着眼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关切,江门提出“优化县域内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东西部全方位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力争5年内全市不少于76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推动社保经办‘跨省通’‘湾区通’‘镇村通’,实现医保经办服务网络镇街全覆盖”等目标要求。
打破江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关键还在于机制改革。《行动方案》中的“深化城乡综合改革行动”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扩权赋能强县和镇街体制改革,同时探索百县千镇万村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将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级专项改革试点,探索股份合作、统筹服务、产业赋能等新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绿美江门 富美侨乡▶▷
接续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
6月8日,江门上川岛上榜我国第一届“和美海岛”名单。上川岛入选的背后,是江门近年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和美家园。《行动方案》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接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镇村创建,建设1个示范县、7个示范镇、108个示范村。
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江门将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健全“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工作体系,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机制,建强实战型智慧网格,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到2025年,江门市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25%、60%。
着力强村富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行动方案》的目标。江门还将着力塑造特色乡村风貌,例如统筹镇村连线成片建设“邑美侨乡·世遗风韵”等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大具有侨乡特色的碉楼、洋楼、侨墟、骑楼等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实施一批农村地区民居、名人故居等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等。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江门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持续推进村庄美化绿化,用绣花功夫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群和古村落,推进古村古道、古树古迹保护利用,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侨味、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门以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侨都为目标,提出抓好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并实施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和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到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4.74%,天然林保有量稳定在9.7万公顷左右。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施“百千万工程”,江门将着力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试点,并深化恩平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谋划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
撰文:黄烨倩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